作者:admin
来源:未知
时间:2017-05-13
简介:  古时人们将史官称为“天官”,意即史官记录史实,有替天监督皇帝谨言慎行的作用。史官不仅要忠于历史,还要对历史做出正确的评判。由史官成为史学家的亦不乏其人。  唐代学
内容介绍

【中华人物】学才识德兼备之史学家司马迁

  古时人们将史官称为“天官”,意即史官记录史实,有替天监督皇帝谨言慎行的作用。史官不仅要忠于历史,还要对历史做出正确的评判。由史官成为史学家的亦不乏其人。


  唐代学者刘知几认为史学家应具备三个条件:一是史学(学问),二是史才(才气),三是史识(见识)。清代学者章学诚又补充了一个条件,即史德(人格)。而同时具备史学、史才、史识、史德的中国大历史学家、也做过史官的首推西汉的司马迁,其撰写的首部以纪传体编史方法的史学著作《史记》被视为“经纬乎天人之际”,“《春秋》之后一人而已”。

  无疑,司马迁的史学功底来自于他父亲司马谈的言传身教。司马谈也是一名史官,其梦想是写就一部通史。他从小就有意栽培司马迁,让他师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和古文家孔安国,汲取中国文化的精髓,并奠定了其深厚的写作基础。除了读百家书,司马谈还不惜家产,让司马迁四处游历,探寻古迹,搜集史料,开阔眼界,增长见识。史载,司马迁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原每个角落,接触了不少人物。

  汉武帝元封元年(公元前110年),司马谈去世,司马迁承袭父职,出任太史令,同时也继承父亲遗志,准备撰写一部通史。在任太史令期间,司马迁有机会接触皇家收藏的文史经籍及档案数据,他如饥似渴的阅读这些藏书,期间还与其他人共同订定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《太初历》。


  之后,司马迁开始写《史记》。动笔不久,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抗击匈奴战败投降的消息传来,朝廷上下震动,汉武帝也相当震怒,满朝文武认为其全家当诛。了解李陵为人的司马迁却站出来为其辩护,认为他兵败投降是因为“矢尽道穷,救兵不至”,而且他虽然兵败,但是他以少胜多,以弱胜强,“其所摧败,功亦足以暴于天下”。此外,他相信,兵败而身陷匈奴的李陵,有机会还是会报效汉朝的。

  司马迁之言触怒了早已因其撰写的《史记》部份篇章而对其不满的武帝,武帝判处其死刑,并将其打入大牢。一夕之间,亲朋好友都远离了司马迁,但他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,最终决定忍辱负重,以腐刑(宫刑)赎身死,以便完成自己写作《史记》的宏愿。

  两年后,司马迁得以出狱,并被任命为中书令,但因受过腐刑,人们都轻视他、远离他,但这也让其心无旁骛的完成《史记》这一宏伟巨著,并终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。司马迁的“大忍之心”绝非普通常人可以做到。 《史记》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,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,全书共103篇,五十多万字,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,也是二十六史之首。其记载范围广泛,不仅写了远古、近古,也写了汉朝的历史;不仅写了中原、华夏,也包括边疆、外国;不仅写了政治、军事,也涉及经济、文化、天文;不仅写了帝王将相,也写了英雄豪杰、平民百姓,塑造了一个个生动、丰富的人物形象。这种气魄前无古人。

  汉代另外一位大家班固评价司马迁“不虚美、不隐恶”,可谓一语中的。《史记》除了是历史的“实录”,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,其语言朴素简炼、通俗流畅、赋予变化。其描写人物的方法,为后世的小说、戏剧开创了先河。可以说,如果没有司马迁,后世对于这三千多年历史的了解不少可能是空白。


猜你喜欢

Copyright © 2017 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·深圳市卫视通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